物流成本指的是什么
我國在2006年頒布實施的國家標準《企業物流成本計算與構成》(GB20523-2006)中指出:“物流成本是企業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包括貨物在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過程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以及與存貨有關的流動資金占用成本、存貨風險成本和存貨保險成本。”該定義的物流成本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直接在物流環節產生的支付給勞動力的成本、耗費在機器設備上的成本以及支付給外部第三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在物流環節中因持有存貨等所潛在的成本,如占有資金成本、保險費等。
第三方物流是社會化分工和現代物流發展的方向。根據美國田納西州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在美國,大多數企業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后可以獲得的好處包括:作業成本可降低62%,服務水平可提高62%,核心業務可集中56%,雇員可減少50%。因而,第三方物流受到了企業的廣泛歡迎。專家認為,物流市場中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數量已經成為該物流市場成熟與否的標志。在歐洲與美國,第三方物流已經形成了相當的規模。在歐洲,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場份額,德國為23%,法國為27%,英國為34%。美國、日本等國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在30%以上。據調查,歐洲的大型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重高達76%。
目前,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我國尚有很大差距。據中國倉儲協會近期調查,生產企業原材料物流的執行主體主要是供貸方,占50%,本公司自理占31%,第三方物流公司占19%;成品銷售物流中,27%的執行主體是公司自身,18%是第三方物流公司,55%是部分自理與外包相結合;商貿企業物流執行主體27%為第三方物流,11%由供貨方承擔,62%由公司自理。這表明,中國企業物流仍然是全社會物流的主體,第三方物流雖然已占有相當的比重,但仍不能滿足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物流的要求。據有關調查資料統計,目前德國的物流成本2002年已下降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左右,日本則下降到6.5%,而我國2004年社會物流總費用為29114億元,相當于GDP(現價)的21.3%。如果我國的物流成本降低1~2個百分點,就可以增加1000億~2000億元的社會財富。
以上關于“物流成本指的是什么”的知識,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